“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下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c(I-)/mol·L-1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20 |
| c(S2O82-)/mol·L-1 |
0.040 |
0.040 |
0.080 |
0.020 |
0.040 |
| t/s |
88.0 |
44.0 |
22.0 |
44.0 |
t1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和苯酚进行分离,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和操作:
(1)写出物质①和⑤的分子式:①⑤。
(2)写出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②③。
(3)下层液体④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分离出的苯酚含在中(填编号)。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列三个实验均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图甲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⑴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然后,在导管口A、B处分别进行适当操作,再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图乙是对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⑶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开始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大试管中液面上升。
⑸与普通演示实验相比,此实验除操作方便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等优点。
实验三、现有下列药品:A.氯化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浓氨水,D.浓硫酸,E.碳酸氢铵。采用“套管法”,只用一支试管(药匙等辅助用品略,不加热),选择合适的药品就可在圆底烧瓶中集满喷泉实验用的氨气(如图丙)。
⑹此实验制备氨气选用的最合适药品是__________(填序号)。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H3的性质时讨论: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NH3具有还原性,能否像H2那样还原CuO呢?他们设计实验制取NH3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1)制取NH3
①写出实验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浓氨水与(填写一种试剂)快速制取少量NH3;
③有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想用排饱和NH4Cl溶液的方法收集NH3。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填“能”或“否”)。
(2)该小组中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未画出),探究NH3的还原性:
①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观察到CuO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易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2Cu+ = Cu+Cu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
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和操作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______混合物。(选填编号)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 c.互不相溶的液体 d.互溶的液体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_______,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B连_______(填写连接的字母)。
(2)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
粉末加热前,需要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
(3)若检验
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对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c瓶中盛放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 g,放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 g,实验完毕后
甲方案: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为c g, 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通过精确测定生成水的质量d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请你分析并回答:________方案测得结果更准确。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的不足之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测得结果更准确的方案进行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