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某班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鱼骨的成分,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请回答:
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 | B.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 |
C.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补钙。 | D.胃酸(中含有盐酸)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①.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②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④.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⑤.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⑥.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⑦.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⑧,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⑨.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
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
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
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
和
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
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评价 |
|
第1组 |
![]() |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第2组 |
![]() |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则猜想(1)不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
第3组 |
第一步![]() 第二步 ![]() |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 |
无气体产生 |
滤渣乙可能是___________ |
实验2:取滤液甲加入_____ |
无蓝色沉淀 |
滤渣乙一定是___________ |
【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
(共8分)我区很多乡镇建起了沼气池,不仅为我区节约了能源,而且为减少污染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__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4)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5)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认为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下装置中的一种重复利用,避免污染环境或浪费能源。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既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漂白粉制取的研究】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海水(含NaCl)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该方法流程如下:
(1)⑤中的反应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际工业生产中,反应⑤的反应物Ca(OH)2最好用,(填“饱和石灰水”或“石灰乳”)并不断搅拌。
【定性研究】
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CaCO3;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 |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2成立 |
② 在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少量溶液。 |
。 |
【定量研究】
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CaCl2+2Cl2↑+2H2O,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资料】Cl2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非常小。实验条件下Cl2的密度为3.17g/L.
【实验探究】
(3)甲同学准确称取0.5g漂白粉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下图A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收集到89.6mL食盐水。据此计算,此样品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保留3位小数,结果精确到0.1%)
(4)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
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
②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
③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此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填序号)
A.没有考虑到盐酸占据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B.没有考虑到残留在导管中的液体和导管本身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C.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D.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