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愿望,反映出太平天国的理想境界是()
| A.民主 | B.平等 |
| C.自由 | D.独立 |
下列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共合作 |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
| C.美国和苏联的帮助 |
|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对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有一定价值 |
| C.是研究卢沟桥事变的珍贵素材 | D.是别有用心的人伪造的史料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这种“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最典型代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列强获得这两项特权是依据()
|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附件 |
| C.《辛丑条约》 | D.“门户开放”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