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1953-1957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实际完成情况统计表

年份
计划投资额(亿元)
实际投资额(亿元)
实际完成计划(%)
1953年
74.3
80.81
101.67
1954年
78.3
96.92
115.73
1955年
97.9
93.02
101.44
1956年
140.0
148.02
100.45
1957年
111.0
138.29
124.59

你认为形成表中反映出的经济形势的原因应是(   )
A.制定和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