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有机物D(
)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它可由A通过以下反应合成制取。有机物A(
)为食品包装中的常用防腐剂,常温下难溶于水, 可以使溴水褪色。有机物B(
),其分子中没有支链,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晶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可以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加聚反应
(3)B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B与甲醇反应制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已知: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是: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较弱还原产物+较弱氧化产物。
(1)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消除(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________(填“>”、“<”、“=”)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转移电子 2 mol
(共10分)写出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
1)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HCO3溶液中有少量Na2CO3的除杂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物质(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中,只有A是单质,常温下B和C呈气态,且B是导致酸雨的大气污染物,D是氧化物,W是淡黄色固体。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C、D的化学式分别为:B、C、D;从物质分类角度,上图所给物质中属于钠盐的是(填写化学式)。
(2)上图所给物质在6个反应中只做还原剂的有(填写化学式)。
(3)上图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写序号)。
(4)写出A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生成的B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则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5)请写出C和W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请写出X和 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现要配制500mL2.0mol/L的NaOH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用固体NaOH作溶质,需NaOH的质量为 ,称取这些NaOH常用的仪器有;
(2)若用10mol/L的NaOH溶液作溶质,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量取该NaOH溶液常用的的仪器有;
(3)从上述配制的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含有NaOH的质量为;
(4)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再加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