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五

材料六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2)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导致材料六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
材料七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哪些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利用建国以来的史实,对材料(一)——(七)条内容中的任意一条进行证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近代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此观点。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20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的“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体制?并指出该目标确立于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4)纵观上述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八大”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提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城市的需要,积极发展重工业,并且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摘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5年中央明确指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渐改变工业布局。”
——1965年9月,国家计委《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材料三 1978年、2007年我国产业结构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末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中的图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