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究小组用测量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因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限选试剂:(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硝酸的挥发)
1.0mol·L-1 HNO3、2.0mol·L-1 HNO3、细颗粒大理石、粗颗粒大理石、35 ℃水浴
(1)请根据能进行的探究内容,填写以下实验设计表,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编号 |
T/℃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① |
常温 |
粗颗粒大理石 |
|
② |
常温 |
粗颗粒大理石 |
2.0 |
③ |
|
粗颗粒大理石 |
2.0 |
④ |
常温 |
|
2.0 |
以上表格中实验①、③、④空格处应填 、 、 。
(2)整个实验中应控制的不变量是硝酸溶液体积和 。
(3)该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除电子天平、干燥管、胶头滴管、秒表、玻璃棒、锥形瓶、药匙、胶塞等仪器外,必需的玻璃仪器还有 。
②干燥管中应放置的试剂是 。
A.碱石灰 B.无水CaCl2固体
C.生石灰 D.浓硫酸
③若撤除干燥管装置,所测速率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需要加热的仪器为(填序号)。
(2)为使A中乙醇平稳地汽化成乙醇蒸气,常用的方法是。
(3)若E中的固体为纯净物,则E的化学式是。
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回答下列问题:所用铁粉中若有杂质,欲除去不纯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可以选用的试剂为(填序号)。
A.稀盐酸 | B.氢氧化钠溶液 | C.浓硫酸 | D.FeCl3溶液 |
此步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反应发生后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装置的作用:。
(3)该小组学生把B中反应后的产物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I中通入Cl2的作用。
②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实验室制配0.40mol/L的NaCl溶液80mL,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⑦药匙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_mL容量瓶;
(2)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最后_________(填所选字母:A.左右旋转 B.上下颠倒)摇匀。
(3)取80ml配制好的溶液,加水稀释到200ml,这浓度变为。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造成浓度偏高的操作是
A.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
B.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
(1)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
实验题(本题共10分)
(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水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B)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C)倒置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D)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E)旋开活塞,用烧怀接收溶液;(G)静置,分层(F)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H)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
②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上述(H)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③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④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
A.热裂汽油 B.苯 C.酒精 D.正庚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