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 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置于阳光下照 射一段时间,将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的作用。
(3)把经光照后的叶片放人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 。
(4)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叶片中光照的部分 ,叶片中被遮光的部分 。
(5)这一实验的结论是 。
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l |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
未萌发 |
2 |
10粒相同种子,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
萌发 |
3 |
10粒相同种子,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
未萌发 |
4 |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
未萌发 |
(1)实验共有几组对照实验? _________。
(2)2号与1号对照,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
(3)如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设计探究方案为:另取一瓶,编号为5号,在2号瓶设置的条件基础上,放到暗处如果在无光的环境下,种子也能萌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实验所用的是玉米种子,探究种子的成分时,用碘液滴在玉米粒纵切面上,玉米粒纵切面大部分被染成蓝色,你认为玉米种子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5)而若将煮熟的玉米粒种在适宜环境中,种子不会萌发,该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
(5分)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的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
湿润土中蚯蚓的数量(条) |
干土中蚯蚓的数量(条) |
1 |
4 |
4 |
2 |
5 |
4 |
3 |
7 |
3 |
4 |
9 |
3 |
5 |
10 |
2 |
6 |
12 |
2 |
7 |
16 |
1 |
8 |
18 |
1 |
9 |
19 |
0 |
10 |
20 |
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土壤环境中。
(2)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3)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请你说出其中两个:、。
(4)蚯蚓是生态系统的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探究实验题。
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准备了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土质一样的干燥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并作好观察记录。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小明放一样土质,一样高度的土壤原因是 。
(4)小明放20条蚯蚓而不是放一条的目的是。
(5)预测小明的实验结果:蚯蚓多数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小明设计了2个实验来探究蚯蚓: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原因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第二个实验是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蚯蚓放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重复几次,并观察记录。
(3)请你指出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
(4)更正实验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是
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甲组 |
乙组 |
|
环境条件 |
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
实验材料 |
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 |
|
处理方法 |
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 |
(1)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2)预期实验结果:。
(3)归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