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时设计的表格,请你完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4号瓶 |
处理方法 |
10粒种子 不加水 |
|
10粒种子 较多的水 |
10粒种子 适量的水 |
室温 |
室温 |
室温 |
低温 |
|
实验结果 |
没有萌发 |
萌发 |
没有萌发 |
没有萌发 |
请补充2号瓶的处理方法。
1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2号瓶在实验中起的是___________作用。
实验中有___________组对照组。
某同学提出3号与4号瓶不能作为对照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处理,可以是结果更科学、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温度、水分、肥料以及二氧化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请围绕这些因素分析回答:
(1)为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控制温室内白天和夜晚的温度?
(2)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水分和无机养料完全充足的情况下,为达到可控温室内植物增产的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向温室内补充 ,试写出相应的物质转化表达式: .
某生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
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1号 |
馒头碎屑2克 |
清水2毫升 |
搅拌 |
置于37℃温水中 |
碘液 |
变蓝 |
2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不变蓝 |
||
3号 |
小块馒头2克 |
唾液2毫升 |
不搅拌 |
变蓝 |
||
4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0℃ |
变蓝 |
(1)馒头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2)2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
(3)能说明唾液对馒头由消化作用的两支试管是 。
(4)该实验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组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个实验中:
(1)探究的问题是: ?
(2)作出的假设是: .
(3)为什么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
(4)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是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的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两种环境的对照.
(5)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为什么?
(6)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该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