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规定
A.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 |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