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饮少辄醉       辄: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
(3)佳木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   (4)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作者一以“乐”字为主线,在一、二两段中描绘了早晚及四季美景,从全文来看,你觉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之。彦章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彦 章 武 人 不 知 书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活( )(2)谢( )(3)见()
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
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
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节选《资治通鉴·卷第七·始皇帝下元年》)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
(1)心之 乐:       (2)往来翕忽 翕忽:     
(3)俱陈 之:       (4)陈涉闻其贤 素: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每句限停一处。
(1)似与游者相乐 (2)为里监门以自食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史记》写陈涉“陈县称王”,带有拥立和赞同的意味;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着重记写贤士劝阻他“陈县称王”,但陈涉一意孤行,“自立为王”。请你分析:史家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为什么不同?

忆与欧阳公戏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与“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悍吏之来吾乡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故时有物外之趣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牙,在被舵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来治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离开颍州地界,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医问其得疾之②用麻黄根节及竹扇为末服之
③食比干之餕馀,可以④聊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2)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掣肘难书
宓子贱治单父,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也,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单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单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单父 。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单父:古地名。②勉归:回去努力。③所爱:宠幸的人。④有便于:即有利于。⑤言其要:言,报告。要,要点。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宓 子 贱 从 旁 时 掣 摇 其 肘 (2) 此 臣 所 以 辞 而 去 也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吏患之() (2) 君曰:“何?”()
(3) 必有之矣() (4)发所爱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2)微二人,寡人几过。
宓子贱“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掣肘难书”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选自[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鉴赏大师。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弹奏。太山,指泰山。④少选:一会儿。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