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追者曰  反(              )②库无,仓无粟  兵(              )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 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3)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 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 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 而往, 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处于丛棘之间,则郁 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后,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 之以卉药。琴编 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蒔(shì):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后"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

(3)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 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 如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 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敬: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悄怆幽邃

邃:   

②而犹不忍去

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