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0月13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些在孩子们中影响颇深的动画片遭到央视点名批评。这引起某校高三学生的关注,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论点
论据
 
正方:应该批驳
在《熊出没》中,熊大熊二每次都能躲过子弹,光头强被强电流电了能不死;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据统计,灰大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等等,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情节常让家长汗颜。
 
反方:不应批驳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自2005年6月推出后,最高收视率曾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此外,该片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海、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

(1)你支持哪方的观点?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2 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看待关于《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的争鸣。
(3)结合材料,就更好地进行动画片的制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一,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上述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内容的简洁性和技术的低门槛等特性,只用一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公民利用微博传播信息、表达诉求;两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汇集民意;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甚至企业利用微博宣传产品,树立形象。当越来越多的民意遇上微博,舆论有了新的整合方式和沟通渠道;当越来越多的部门开通政务微博,必将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气象。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微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理由。

材料一:见下表
表一:南方某省卫生资源基本情况表二:全国卫生支出内部构成的变化

注: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发达国家达到300—600张;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材料二:自1985年开始,我国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市场化”的医疗改革使医疗效率、医疗水平得到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政府3年内拟投入8500亿元,规划2020年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1)请从经济角度概括表一、表二反映的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要信息。
(2)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运用经济生活道理说明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依据。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悍然完成“购买”中国领土钓鱼岛 及其附属岛屿的手续,非法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两个月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宣示和强化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立场的一系列举措,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热情高涨,强烈谴责日本政府非法无效之举。这一切有力地伸张了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打击了日方企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嚣张气焰。下一步,中方还将根据事态的发展,针锋相对地采取有力举措,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材料二: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由于中日双方主张不同,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们一向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中日间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的主权争议。
(1)结合材料一谈谈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这种复杂的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2)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材料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建议》的精神组织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大和政协于2011年三月召开“两会”期间加以讨论,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制定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还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1)《纲要》的形成的程序说明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2)材料是怎样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