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丙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请推测:一段时间后,_____瓶中(甲、乙、丙)的蚯蚓蠕动会明显减弱。
(2)该实验中,甲和乙可为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因此可说明:环境中的_____能影响蚯蚓的生活。
(3)为进一步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将甲瓶放在明亮处,那么应将_____瓶放在黑暗处。
(4)若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没有影响的实验:可以取甲乙两瓶,甲瓶中放入______________的土壤,乙瓶中放入______________的土壤;放入等量且生活状况一致的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5)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应让蚯蚓皮肤保持_____,因为蚯蚓的皮肤具有_____作用。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
某班同学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l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不,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组合方式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A |
10 |
8 |
11 |
13 |
9 |
B |
10 |
12 |
9 |
7 |
11 |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 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
(2)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应该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________。
(3)组合为A表示的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_。
(4)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温度 |
23 ℃ |
|||
光照情况 |
日光下 |
黑暗中 |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种子萌发粒数 |
92 |
0 |
93 |
0 |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组。你判断的理由是:该组种子萌发出的幼苗能进行制造有机物,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要证明"光照的有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两组作对照。根据这组对照实验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原产地 |
栽培地 |
第一组 |
海拔500米 |
a组海拔500米 |
海拔500米 |
b组海拔3000米 |
|
第二组 |
海拔3000米 |
c组海拔500米 |
海拔3000米 |
d组海拔3000米 |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A. |
a﹤b c﹤d |
B. |
a=b c=d |
C. |
a﹥c b﹥d |
D. |
a﹥b 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