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传
羊祜①,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②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③,绥怀④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⑤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⑥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⑦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 是 吴 人 翕 然 悦 服 称 为 羊 公 不 之 名 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尽为晋有( ) (2)吴将陈尚、潘景来寇( )
(3)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4)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
请概括出能表现羊祜高尚品德的两个事例。
(三)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①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②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③国子监④。(《明史·杨继盛传》)
【注释】:①庶母:旧时对父亲的妾的称呼;②任:担负得起;③卒业:完成学业;④国子监:旧时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睹里中儿读书(2)因语兄(3)益自刻厉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故不错意也
(3)轻寡人与(4)长跪而谢之曰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仿照示例,请从A.B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一个朗读设计。
温馨提醒:朗读设计的脚本丰富多样,但以体现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为佳。
示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朗读设计:应读出威胁的语气,突出重音“天子”、“百万”、“千里”,表现秦王炫耀自己的强大的权势,想要威胁唐雎,使他屈服,要展示出秦王凶狠残暴的性格。
A.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B. 唐雎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选择句。我的设计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14分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陶后鲜有闻()⑵、亭亭净植()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宜乎众矣()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黄生借书说》选段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家贫难致____________⑵辄省记____________
⑶落落大满____________⑷为一说____________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⑴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⑵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论证了什么观点?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下列句子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对比选文写法与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翻译准确的一项()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