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 |
B.而人之所罕至焉罕:极少。 |
C.夫夷以近夷:平安。 |
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
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⑤褒之庐冢也 ⑥遂与之俱出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何厌之有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 / 帝怒 / 欲并致之于法后 / 以其谅直 / 无私乃舍之 |
B.及帝杀王轨 / 之仪 / 固谏帝 /怒 / 欲并致之于法 / 后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
C.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帝 /怒 / 欲并致之于法后 / 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
D.及帝杀王轨 / 之仪固谏 / 帝怒 / 欲并致之于法 / 后以其谅直无私 / 乃舍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拙 效 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过:经过 |
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比:邻近 |
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坐:因为 |
D.主者谅其无他谅:原谅 |
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而四拙以无过 |
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唯恐其失所也 |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戚尝刈薪,跪而缚之 |
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与诸门隶嬉游半载 |
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
①冬仆迷路②冬仆饮酒③冬仆推门
④东仆市饼⑤戚仆缚薪⑥奎仆市帽
A.③⑤ | B.②⑥ | C.①②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
翻译
①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②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①
韩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③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虞:忧。 |
B.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且:将近。 |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奉:接受,遵守。 |
D.与之翳嘉林,坐石矶翳:昏暗。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自南海挐舟而来抚孤松而盘桓 |
D.若有志于其间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躬拜床下床:卧具,睡床 |
B.必宥尔,无恐宥:宽恕。 |
C.磨砻淬厉,成其器业磨:磨炼 |
D.弘治改元,用阁臣荐用:由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钦听其论学其孰能讥之乎 |
B.罗拜而泣呼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
B.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
C.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2)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有鉴鉴:明察 |
B.既以女妻之妻:妻子 |
C.韦乃告辞东游 游:游览 |
D.妻罄妆奁赠送罄 :用尽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延赏喜□往也
②其妻张氏□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
③皋□勤王之功持节西川
A.而之与 | B.其所以 | C.而之以 | D.其所与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B.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C.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D.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2)韦皋为什么离开张家?请结合文本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