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语段(三)《陈涉世家》选段
(北京市2006年中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
(1)以为死(  )(2)或以为(  )
(3)天大雨(  )(4)为天下唱(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译: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庄子曰:"儵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濠梁:濠水的桥梁。②儵(tiáo)鱼:俗称白鲦鱼。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尽垩 · 鼻不伤

人不知 · 不愠

B.游 · 濠梁之上

苛政猛 · 虎也

C.子 · 不知鱼之乐全矣

宋何罪 ·

D.请循 ·

· 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而斫之

②臣之 · 死久矣

· 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 天下之忧而忧   

· 斯人,吾谁与归?   

③正患无隙以 ·   

④恐后 ·   

(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 ·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 · 大众(帅:元帅)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3)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

之氓 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哀溺文序》节选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méng):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很短的距离。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永之氓 · 善游

②有五六氓乘小船 · 湘水

③吾 · 千钱

· ·

(2)翻译下面句子。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