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苯乙醚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熔点-30 ℃,沸点 172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制造医药、染料等。实验合成的原理为: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合成:在烧瓶中(装置如图)加入7.53 g苯酚、3.92 g NaOH和4 mL水,开动搅拌器,使固体全部溶解,加热反应器控制温度80~90 ℃之间,并用滴液漏斗慢慢滴加8.59 mL溴乙烷(沸点38.4 ℃),大约40 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1 h,冷却至室温。

(Ⅱ)分离与提纯。
①加入适量的水(10~15 mL)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水相;
②水相用8 mL乙醚萃取一次,与有机相合并;
③有机相用等体积饱和食盐水洗两次,分出水相,再将水相用6 mL乙醚萃取一次,与有机相合并;
④有机相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⑤先用水浴蒸出乙醚,然后常压蒸馏,收集148 ℃稳定的馏分得苯乙醚;
⑥称量产品质量3.69 g。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示的滴液漏斗代替普通漏斗滴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时,开动搅拌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温度80~90 ℃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两次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馏时最后温度稳定在148 ℃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次产率为12.4%,产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电制法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42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某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所用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Ⅱ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________溶液。
(3)在第Ⅴ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1.84mol·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________。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F.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酸性KMnO4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图4-6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

在某NaOH溶液里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色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 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的操作是错误的,而烧杯的实际质量应为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