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而在勇 |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繁 |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