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  辟:        (2)天祥泫然出 涕: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1.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鼓之 唐齐王景达 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 公将驰 若往击
C. 竭我盈 则 见吾众寡矣
D. 有伏焉 彼设栅自固, 我也
2.

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3.

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4.

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慢同列(轻视)
D.人之如仇敌(疾病)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人读数十卷书
B.之如鸱枭死亦我所
C.小大狱,虽不能察人疾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情如此学自损

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凄神寒骨( ) (2) 而适类于余( )
(3)而善鉴万类( ) (4) 乐而不能去也( )
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C 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 B.何陋 C.辍耕垄上 D.公将鼓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亦之贤:
偏将军迁:
③数便宜陈:
④文多故不载悉:
翻译下列句子。
(1)统为之饮食衰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