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是一个传奇
刘天仁
这些天,我也和成千上万的网友一样,把关注给与了你——一只“兔子”。准确地讲,是一只“玉兔”。说得更精确一点,是一辆滞留于月宫叫做玉兔号的月球车……
月亮对中华民族来说非同寻常。人们不但赋予她形形色色的桂冠,而且为她抒写了难以胜数的诗篇。在我心目中,月亮是光明的使者,那如水的月华别具一格;月亮是亲密的朋友,即使私密的话语也愿意向她倾诉;月亮是美丽的女神,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打小时候起,我就被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所吸引。(A)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充满着浪漫色彩,给了我童年无限遐想。而玉兔捣药故事中那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拿着玉杵跪地捣药的形象更是令我久久难以忘怀……忽然有一天,神州有一只“玉兔”飘忽而至。通过网友征名确定了我国登月飞船取名“(A)”,而你——月球车定名“玉兔”。打那以后,此“(A)”和彼(A)、彼玉兔和此“玉兔”走马灯似的常在脑海里涌现,不时令我有一点手足无措,甚至有点眼花缭乱。恍惚之中,我感到你是一个梦幻……
直到你和“(A)”扶摇直上,进入太空,直奔月球,护送你们的火箭轰鸣,才让我彻底摆脱这种似真似幻的状态,终于认识到你是一个现实。去年12月15日,当你与“(A)”分离并成功登上月球的瞬间,当你在月地首次滚动的刹那,我曾欢呼雀跃。当知道你携带的探测仪器包括测月雷达、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在月面上滚过100多米,采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时,我感到欢欣鼓舞。然而当我得知你出现故障时,感到非常难过。特别是当读到转发你的微薄:“有些结构不太听话了,本来应该今早开始睡觉,但现在……师父们都在使劲想办法,不过,我还是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这些带着人一样感情的话,令人很是伤感。可是你却相当乐观,表示“师父们”仍在在努力,自己也“不会放弃治疗”。你反而安慰大家,并点了一首名为“42”的歌曲相送。这可正好是你登上月球的第42天啊!对于这样一个“乖孩子“,感动之余,怎能不令人有一些伤心呢?
正当大家对你无比惋惜的时候,2月13日却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你又全面苏醒了,真是喜出望外,甚至使人破涕为笑。当然现在仅仅苏醒,故障原因尚未查明,帆板、桅杆和机械臂三套机构到底那一套出了问题尚不清楚。我祝福你早日康复。当然即使修复,因为你的设计寿命只三个月,“玉兔本来就属于月球”,美国宇航局这句话无疑是对的。我想,我们这些能活几十岁乃至百把岁的人身后很快就会灰飞烟灭,无声无息,而生命相对短暂的你,却会在月球得到永生。和(A)、吴刚及捣药的那只可爱的玉兔一样,你和你的故事将是一个传奇……在作者心目中,将月亮比作什么?
有关月亮的最有名的传说是(A)奔月,你知道吗?
月亮在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文雅的别名,请写出三个。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不少,请写出相关的诗句。
文章结尾一句“而生命相对短暂的你,却会在月球得到永生”如何理解?
对于我国首次实现千年飞月传说的梦想,面对如此可爱的“玉兔”,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一定感慨万千,请用你的文笔给“玉兔”送去祝福吧!
香椿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⑪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⑫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⑬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
我的“长生果”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小孩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不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有一次命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誉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
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是书籍——人类精神文明的“长生果”——滋养了我!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截取了读书生活的那几个片段?
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赏析下面句子。
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除本文以外,你能再写出两句有关书的格言或诗句吗(必须写出作者或出处)?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的雄姿。
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等海鸟?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一句海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读了本文后,你对海燕有什么评价,请说说你的感受。
陪他吃碗面木铃
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
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弄断了。”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
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
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
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
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
我固执:“等下次吧。”说完,我就走了。
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
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
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
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的从嘴角流出来。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
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我信以为真。
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
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你吃一点,我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
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
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
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赏析标题“陪他吃碗面”好在哪里。
简要说说本文所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并说说你从父亲与“我”问答句子中看出怎样的一个“我”?
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举例说明本文运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心为何不能二用?徐 风
在信息膨胀时代,我们要获取更多的信息,有更多事情要做,人们于是越来越习惯于一心二用,仿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一边打电话,一边发邮件;或一边发微博,一边工作。但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其实并不具备同时干两件事的能力,一心多用并不能提高效率。
人脑每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
人的大脑有一个功能,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将注意力聚焦在最需要关注的事上。这种能力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一头狮子出现在附近,人自然不应继续专心砍树。
而对大脑科学的研究显示,前额叶处理问题的习惯倾向于每次只处理一个任务。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中有一处“瓶颈”,如果大脑在间隔不到300毫秒的时间里同时处理两件事情时,对于第二件事情的反应就要慢一些。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比如一边做数学运算一边辨认图形,结果发现大脑在两项任务间转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从事两项工作所用时间比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所用的时间多出50%。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一边听复杂的句子一边辨认几何图形,这两项任务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处理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同时处理两项任务时,大脑的两个部位都不能进入最佳状态。
研究人员利用层析X线照相法去观察大脑的活动时发现,人们在处理多件事情时,是大脑额叶前部皮层在发挥关键作用。额叶前部皮层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它只是在迅速调节两件事先后处理的顺序,有时这种转换速度可以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进行”的幻觉。大脑处理两件事的转换需要时间,人们可以通过练习来缩短转换时间,却不可能将其缩短到任意小的数值。
边打字边听音乐只是因为形成了条件反射
你也许会问:我们做习以为常的事情时,常常可以一心二用,如边吃饭边看电视,边打字边听音乐,边开车边聊天,这是为什么呢?
开车、打字等虽然在学习阶段需要耗费大脑大量的精力,可一旦通过长期的训练后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那么,它们需要的意识、注意等心理资源也就减少了,大脑处理这类任务也几乎变成了自动加工的模式。可是当我们从事工作、学习等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就需要较多的注意力,需要大脑去控制。可是,大脑的注意广度是有限的,每一瞬间只有一个注意焦点,大脑在处理这类任务时,几乎是很难一心多用的。一份官方分析报告称,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多人死于因开车时精力不集中而引发的车祸。其中,驾车时发短信、打电话是最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压力较大时,一心多用能使人心情变好
也有科学家认为一心多用虽然存在弊端,但会使人们的心情变好。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大学生,要求他们一边做事,一边使用一个像手机一样的特殊电子产品,比如在打扫房间的同时,用这个“手机”和朋友聊天。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行为每天进行3次评估,包括情绪、做事情的动机、效果等。结果发现,多数人表示,虽然同时做几件事会使自己的思考能力下降、效率有所降低,但情绪上却会更加满足。还有不少人表示,自己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故意”一心多用的。研究人员提醒,在心理压力较大时,“一心多用”可能起到一定的分散压力作用。但是,当从事重要工作或完成紧急任务时,切记要一心一意,尽量保证既高效又不出错。
(选自《现代快报》2013年06月24日)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脑中有一处“瓶颈”,如果大脑在间隔不到300毫秒的时间里同时处理两件事情时,对于第二件事情的反应就要慢一些。 |
B.在心理压力较大时,“一心多用”能起到一定的分散压力作用。 |
C.人们在处理多件事情时,是大脑额叶前部皮层在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只是在迅速调节两件事先后处理的顺序,有时这种转换速度可以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进行”的幻觉。 |
D.大脑的注意广度是有限的,每一瞬间只有一个注意焦点,大脑在处理这类任务时,几乎是很难“一心多用”的。 |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的大脑其实并不具备同时干两件事的能力,一心多用并不能提高效率。 |
B.人的大脑有一个功能,能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将注意力聚焦在最需要关注的事上。 |
C.当从事重要工作或完成紧急任务时,切记要一心一意,尽量保证既高效又不出错。 |
D.边打字边听音乐说明我们是能够“一心二用”的。 |
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