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籍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①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③,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④,子孙世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以叛谋于实谋 :商量 |
B.乃籍户口一万籍:登记 |
C.次陵州,遇寇次:前往 |
D.子孙世其爵世:世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先北京人远近之民,慕其雄略 |
B.遣使纳款于太祖于臣足矣 |
C.实与左右射之赐坐,与论军中故事 |
D.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朕欲授以征行元帅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庇为生庇:依靠 |
B.间御酒食御:进用 |
C.屡废而叹废:停止,搁置 |
D.其心厚于仁者 厚:厚道,忠厚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父亲“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组是()
①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②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
③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④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⑤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泷冈阡表》是一篇墓志文。泷冈是地名,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种文体是表彰先人生前的德行,刻在坟前的碑石上,以供后人瞻仰的。 |
B.这段文字借祖母的口述,道出父亲生前从政所持有的执著、仁爱的精神。 |
C.文章在表现父亲高尚人格的同时,也描写了母亲对他的慈爱和厚望。 |
D.全段文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不加雕饰,流露出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周美传(节选)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 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①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 |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寇:占领 |
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簿,轻视 |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引:退却 |
下面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4分)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 B.①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 B.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
C.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 D.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俟:等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分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微:低微 |
B.祆贼唐宇之寇东阳 寇:侵犯 |
C.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知:了解 |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减:降低。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2分)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4分)
(2)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微:低微 |
B.祆贼唐宇之寇东阳 寇:侵犯 |
C.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知:了解 |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减:降低。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2分)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4分)
(2)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