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3分钟 |
加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分钟 |
加 |
变蓝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2分钟 |
加 |
部分变蓝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3分钟 |
加 |
不变蓝 |
(1)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探究与思考: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②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③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1)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ºC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可观察到__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馒头变甜与 都有关系。
(3)在实验开始前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实验中分别向三支试管注入两毫升的唾液或清水,最后分别向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这些严谨的操作步骤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
(4)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我们应当怎样做?
。
(5)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上述三种处理以外,还应有第四种处理,即将馒头块放入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不进行搅拌。”你认为这种处理有必要吗?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
以下是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的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用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
(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3)如果给若干新鲜的韭菜幼苗,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一个黑色塑料袋和一个透明塑料袋,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一组是把新鲜的韭菜幼苗插入装有少量水的A烧杯中,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别一组是把新鲜的韭菜幼苗插入装有少量水的B烧杯中,,然后将烧杯A、B一起放在光下。
(4)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5)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将盆栽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如图中“甲”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图中“乙”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将此叶片经脱色处理,最后滴上碘液,结果“甲”、“乙”两处不变蓝,其余部分变蓝(如图“丙”处)。请回答: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为了让叶片中原有的耗掉。
(2)图中“乙”的作用是作用。
(3)脱色处理时用到酒精的作用是。
(4)滴上碘液,“丙”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制造了;
(5)滴上碘液,“乙”处不变蓝,说明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6)滴上碘液,“甲”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下列图甲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下列“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中: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会______,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3)探究光合作用实验过程中,步骤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是图甲所示的气体_______(填②或④),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5)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一部分转化为,使瓶子萌发的种子温度升高。
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某生物兴趣小组作了如下实验:将蚕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种子上面盖上一层纱布,然后进行以下四组实验。请你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 |
棉花状态 |
温度 |
空气 |
发芽率 |
A |
干燥 |
23° |
接触 |
0 |
B |
潮湿 |
23° |
接触 |
100% |
C |
潮湿 |
-5° |
接触 |
0 |
D |
水中 |
23° |
隔绝 |
0 |
(1)选择A、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2)选择D、B两组实验可以证明蚕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3)实验D与实验A不能进行对照,原因是这一对实验有关的操作中,有个不同的因素,没有遵循控制的原则。
(4)在学习科学探究中,下列有助于将来取得科学成就的是()
A.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B.勇于创新的精神
C.勇于挑战前人的观点
D.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