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苏轼的《游兰溪》,完成第8—11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察看。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③剧饮:开怀畅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不数字 (           )     ②辄深人意 (          )
③余之曰 (          )     ④溪水西流  (          )
(2)选出与例句“安常虽聋,颖悟绝人”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B.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学不厌(《〈论语〉八则》) D.思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的大臣④趋:快走。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 齐 地 方 千 里(2)文 侯 问 于 群 臣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使乐羊伐中山,之()④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的异同及结果进行比较。
①方式相同处:
②方式不同处:
③规劝结果: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容理解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先主遂亮(告诉) B.此人可见(接近、趋向)
C.先主之(器重,重视) D.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名微众寡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国或置酒而招
C.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四海出没鲸波万仞中

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①孙权:②益州: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疑质理援:(2)同舍生皆绮绣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略无慕艳意
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延吾治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
B.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C.而可朝治夕如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D.焉而即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