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苏轼的《游兰溪》,完成第8—11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察看。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③剧饮:开怀畅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不数字 (           )     ②辄深人意 (          )
③余之曰 (          )     ④溪水西流  (          )
(2)选出与例句“安常虽聋,颖悟绝人”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B.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学不厌(《〈论语〉八则》) D.思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墓与甘父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蛮夷爱之

B.必以信

宽大信人

C.何以战

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募能使者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 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 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踏篥(bì lì ):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

(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

B.负箧曳屣

C.负势竞上

D.负重致远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3)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①"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②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 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3)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