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新看点:第一,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第二,首次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第三,首次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探测。第六,首次研制建设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
(1)“嫦娥三号”发射的两个“第一个”和六个“首次”说明了什么?
(2)“嫦娥三号”发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3)今日的中学生,明天的建设者,为了祖国明天的科技更加辉煌,你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2013年"两会"期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把实现中国梦转化为富民强滇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成为云南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2013年6月6日--10日,首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在昆明举办,"南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把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奋进的"关丽云南"展现出采,提升云南在东南亚,南亚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畚迈上新台阶.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离不开科技进步,然而云南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请你说出目前我省小康水平所达到的状况?
(2)阅读材料二,假如你是"南博会"的志愿者.请你把我省近年来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告诉客人?
(3)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维护民族团结意义重大。请你谈谈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4)结合材料三,请你为"科教兴滇"献计献策?(请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来谈。)
山西某县有一所初中学校,地处半山坡,分布有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学生宿舍楼等8座建筑。全校学生1800多人,其中农村住校生900多人。目前该校正进行课改,倡导实践、探究、创新。下面是该校某班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活动。假如你是该课题组的成员,请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研究课题 |
我校节能环保的设想和建议 |
理论依据 |
(1)答: 。 |
调查情况 |
1.每年取暖、空调、日常照明等开支,占学校办公经费的较大的比例。 2.学校的自来水不能保障供应,但降下的雨水却白白流失。 3.学校大量生产废纸、空饮料瓶、废灯管等,食堂每天还产生的600公斤餐厨垃圾。同时学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明显。 |
总体设想 |
制定政策:出台全校节能环保整体方案,包括利用现代科技等措施。 |
常规改造:比如楼立面加隔热保温层,窗玻璃改双层等。 |
|
平时要求:(2)答: 。 |
|
循环利用: 空中菜园:利用能承重的宿舍楼等4座建筑的屋顶,采用玻璃大棚和滴灌技术, 修建"空中菜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这样.楼房既隔热保暖,生产的蔬菜又可解决住校生吃菜问题。 建沼气池:用餐厨垃圾和空中菜园的烂菜叶等作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气能满足食堂等燃料之用;沼气渣再用于空中菜园的施肥。 (3)结合该校实际情况,请你再写一例有关循环利用的设想: 答: 。 |
|
方案论证 |
(4)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要认证"为什么要进行循环利用",用什么思维模式为宜。答: 。 |
意义总结 |
(5)请你总结开展这个课题的积极意义:(写4点) 答: 。 |
有一家大型化工厂地处农村,散发的气昧刺鼻难闻,使周边的村民不能开窗,偷排的污水则使周围的河流与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村民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可收效甚微。该厂自恃为当地利税大户,还与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今年春天,传闻该厂还在厂区内打深井向地下水排污。村民们忍无可忍,数百人聚集在该厂大门口,拉起横幅标语.堵塞交通,愤怒的村民还将厂牌砸了。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请针对村民围攻化工厂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6分)
(2) 假如村民要向法院起诉这家化工厂,但有很多法律问题不清楚,他们该找哪个法律服务机构来寻求帮助呢?
环球航海记
中国航海家郭川,克服重重困难和艰险,用137天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成为首位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在这漫长的l37天里,他不仅要战胜风暴大浪、高温酷热,还有孤独和恐惧。且因食物准备出现问题,后期经常是半饥饿状态;淡水不够,就收集雨水……
2013年4月5日,他的帆船终于返青岛港,数万人敲锣打鼓前来迎接这位英雄。据说,如果在英国,他可以因此获得皇家授予的爵位。
郭川的环球航海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到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是"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和保护森林。统计显示,1981年至2012年全国共有13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640亿株,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尽管如此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2)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