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过渡元素。化合物中,铜常呈现+1价或+2价。右图为某铜氧化物晶体结构单元,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第三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氟化物 |
NaF |
MgF2 |
SiF4 |
熔点/K |
1266 |
1534 |
183 |
解释MgF2与SiF4熔点差异的原因 。
(3)A和B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I3 |
I4 |
A |
578 |
1817 |
2745 |
11578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则A的电负性 B的电负性(填“>”、“<”或“=”)。
(4)研究物质磁性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CrO2、Fe3O4中,更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室检验Ni2+可用丁二酮肟与之作用生成腥红色配合物沉淀。
②在配合物中用化学键和氢键标出未画出的作用力(镍的配位数为4)。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如图所示(图中部分产物末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A是,C是————————————
⑵物质F的电子式,物质B的结构式
⑶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4) 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分))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常温下,向20 mL 1.0 的
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其中b点所示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b-c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碘酸钾是食盐中的添加剂。检验碘盐是否加有碘酸钾,定性检验方法是在酸性介质中加还原剂KCNS,其反应如下:6IO3-+5CNS-+H++2H2O=3I2+5HCN+5SO42-,检验时,除需用KCNS外,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最好是。定量测定产品中KIO3的含量时,可先用水溶解再通入SO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通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机物A为烃类化合物,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其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B、D、E的结构中均含有2个—CH3,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出现4个峰。
请回答:
(1)D的分子式为;
(2)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3)Ⅲ的反应类型为(填字母序号);
a.还原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
Ⅱ:;
C和E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F为有香味的有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的同分异构体中有一对互为顺反异构,且结构中有2个—CH3,它们的结构简式为和;
(6)E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足量金属钠生成氢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
I1 |
I2 |
I3 |
I4 |
A |
932 |
1821 |
15390 |
21771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2)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写出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l3分子的VSEPR模型为。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H>0。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1.0molCH4和2.0molH2O通入反应室1(假设容积为10L),1min末有0.1molCO生成,则1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mol·L-1·min-1。
(2)在一定条件下,已知反应室2的可逆反应除生成二甲醚外还生成了气态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3)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反应室3(容积为2L)中 0.2molCO与0.4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
①P1P2 (填“<”、“>”或“=”)。
②在P1压强下,100℃时,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1.0molCO后重新达到平衡,则CO的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CH3OH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室3再增加0.2molCO与0.4mol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c(CH3OH)0.1mol/L(填“>”、“<”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