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可用草酸(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用到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①装置
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②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
、
,关闭
,装置
的作用是
③关闭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 取一支试管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
|
|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
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
|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
|
|
|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向A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具体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E中的水变成红色,为了防止出现此现象,改进措施是______;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
下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_________不同;
(3)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过程,其微观本质是_________;升温时,_____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4)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对氮气和氧气的相同点:宏观______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____;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15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1)感官性指标中的一项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水过程中的一步操作为右图,其名称是_________,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一个“保障水安全”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侧面的摩擦层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 
(1)KClO3可由NaCl溶液和KCl为原料制得,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划动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磷燃烧放出的热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此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
(4)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火柴燃烧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不同(填序号);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2)1869年,_____(填序号)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3)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图中可知,氟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