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明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保持此时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
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气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 |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