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这一活动:
【历史溯源】
(1)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4月20日发表社论《玉树“震出”了汉藏一体携手团结的新高度》感叹道:“一场空前的灾难,反而让中国有机会展现出汉藏一家、相濡以沫的同胞情谊,令人难忘。”请列举历史上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一例史实。
【政策探寻】
(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又实行什么制度?
【现实调查】
(4)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党中央还实施了哪一发展战略?
【活动感悟】
(5)你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1914年中国面粉出口10万担;1915年出口20多万担;1916年出口30多万担;1917年出口80万担;1918年出口达210万担;1919年出口超过275万担。
材料二: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扩大产棉区……他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开拓苏北内河运输……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什么时期?
(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维持吗?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后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在党生死攸关之时,是什么事件改变了红军的命运,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材料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实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840年至1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那些主要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4)每一次侵略战争,清政府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你得到什么样的认识。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85周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又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会议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九年级某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进程”这一学习主题,分四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
(1)第一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这一时期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第二组: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走了哪些弯路?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3)第三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是指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影响?
(4)第四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二、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2年间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简述这一条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