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蛋清借书》一文。(16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颁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善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回:“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约明日还书(      )                ②亦未书于汝(      )
习其声(      )                  ④家人箧视之(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 B.以幽阴深邃奇 C.以为且噬己也 D.普又以其人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清灯窗所业书。(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彭芸楣少詹,与沈云椒翰林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沈将所挂手巾问之。曰:“绢素清白,自是玉堂高品,惜边幅小耳。”
正笑语间,云南同知某亦来占卜,取烟管问之。曰:“管有三截,镶合而成,居官亦三起三落,然否?”曰:“然。”曰:“君此后为人,亦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问:“何故?”曰:“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冷。”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逾三年,彭学差任满回京,李亦入都引见。彭故意再取烟管问之。曰:“君又放学差矣。”问:“何故?”曰:“烟非吃得饱之物,学院试差,非做得富之官。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督学终年为寒士吹嘘,将必复任。”已而果然。
【注释】①知休咎:推断出吉凶祸福。②少詹:四品学差官。③翰林:五品官。④同知:五品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能人一物(观察) B.绢清白(丝织品)
C.李亦入都引(接见) D.君又学差矣(出任)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沈将所挂手巾问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B.其人大笑,惭沮去长跪谢之
C.君此后人不足外人道也
D.烟管终日替人呼吸壮士不死则已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2)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月色入。户:无与乐者。念:
竹柏影也。盖:④怀民亦未。寝: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甲文写月的句子:
乙文写月的句子:
写法上不同点: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
猿 善 援 犭婴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犭婴弗得自也无从书以观 B.犭婴移至窟中男女衣着,如外人
C.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 D.犭婴窟啸曰孙权有江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翻译:
这篇短文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丑行?用自己的话概括。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不为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中庭     B.苛政猛虎也
C.箕畚运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

翻译文中画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想想选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按要求回答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臣不胜受恩感激(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的含义或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北伐操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慰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