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愕窒不敢与接:接触
B.舆从也仇:怨恨
C.不岁月次:排列
D.犹雕虫事:从事

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遥思往事,忆即

A.李牧连
B.盛以锦囊,负而
C.予我千金,吾
D.必手足,置老监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对往昔的追忆更像是无奈的梦呓。
B.作者所写的《陶庵梦忆》,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不同于以往年谱、志林,寄托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C.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D.作者对话陵脚夫“失足破其瓮”,痴念“得其梦便好”的想法持批评态度,而对寒士乡试中式的不易却抱有深深的同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
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之中:中间。 B.味苦而微辛 辛:辣。
C.山去人稍远去:距离。 D.颠沛生于不测不测:意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剑溪之水出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人莫知其乐也。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①覆之以茆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久则弥觉其甘②故木受绳则直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C.左右欲刃相如 D.野蜂巢其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的道理。
B.本文善用对比,如用“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正反对比的例子 阐明了乐与苦相为倚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C.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来写,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点出了苦斋之苦的由来;又开启第二段对“物性之苦者”的具体描写,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由来。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答:
②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先君序略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先世洪武初自徽之婺源徙居桐,至先君之高高祖南居府君,族始大。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南居府君之长子为面峰府君,面峰府君之幼子为默斋府君,始以国子上舍为处州经历。时太守有羸疾,不能视事,知府君长者,事皆属府君治,吏慑服,不敢欺谩,一府中皆称其能。历署篆,每去,士民追送百里。时邻县百姓难治,不服官府约束,曰:“吾侪百姓非敢抗逆,但得某县戴公来,则吾等安矣。”上官知之,调府君往,事辄平,以故常兼摄两县事。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与人交,无畛域;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岁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余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而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而不肖名世好读书,不通时务,曰:“是将复为我也!”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每诗成,则朗朗吟咏,眉乃一开也。
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而诸生皆呆,又江滨荒陋无良医,延一医治,曰无伤,饮药数剂,病愈甚。诸生请致信家中,曰:“不可,吾七八月间不死,今岂遂死乎?”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日:“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畛域:界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皆属府君治属:属于
B.以故常兼摄两县事摄:代理
C.不改窜一字窜:更改
D.延一医治延:延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吾等安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博奉金以活家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辄复客于外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D.而先君客死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以赀雄乡里 B.博奉金以活家口
C.然性不喜家居 D.先君客舒城山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先祖善于治理政事,深得太守器重,在百姓中有很高威信,连邻县的百姓也服从他的管理。
B.至作者父亲一辈,家道中落,父亲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文章最后借洲人哭“天无眼”之语,把作者对父亲的崇敬、怀念和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催人泪下。
D.本文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以情贯文,按常见的逐年记事的笔法行文,由祖辈的辉煌忆及父亲的为人及琐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吏慑服,不敢欺谩,一府中皆称其能。
(2)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释: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有裨焉裨:益处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相信
C.是诚有大过人者过:胜过
D.大易备矣备:完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复何以尚之哉 B.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今君乃亡赵走燕
C 而早以节立志 D.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B.进德修业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D.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好玩、喜好。同
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 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了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
极难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时就开始讲究,
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3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门豹治邺
司马迁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史记·滑稽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使一人趣之趣:催促
B.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更:改动
C.十二渠经绝驰道绝:断
D.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几:几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B.幸来告语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行数十里乃没 D.即不为河伯娶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全都表现西门豹在除害中善于斗争的一项是
①问之民所疾苦
②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
③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⑤西门豹簪笔磬折
⑥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矛盾,表现了人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
B.文章通过调查、除害、兴利三个情节的展示,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官吏形象。
C.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比如调查访问,掌握事实详写,如何筹划、定计,就略写;斗智除害写得比较详细,而兴修水利则写得比较简略。
D.西门豹设计破除迷信,并发民凿渠,大力兴修水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答:
②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i):腐尸。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 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 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B.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C.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D.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E.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F.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G.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H.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 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 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 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