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
材料二: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74个城市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15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臭氧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较多,分别占超标天数的65.2%和28.1%。引用一条小伙伴的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上海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1)PM2.5一词首先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我国的环境国情,谈谈实行PM2.5监测的意义?
(3)为了减少PM2.5微粒,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城庆活动共有80多项。其中个园第三届“竹文化节”4月1日开幕。小明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去体验了一番。回来后发了一则微信,圈内好友纷纷点赞。微信内容如下:
今天放假,我和小林约好去个园,准时到达公交车站台后发现等车的人很多,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车上小林不小心踩到一位叔叔的脚,连忙说了声对不起,叔叔笑着说没事。在东关古渡下车后我们来到东关街,街上众多头戴小红帽、手持小红旗的志愿者正热情地为游客服务。在花局里“古琴第一街”,又参观了各种古琴,欣赏了宛转悠扬的琴声,感受了中国古琴文化……今天收获真多!
(1)试说明微信中提及的哪些行为值得点赞。
(2)我们每个人都是扬州的一员,个人的素质也代表扬州的形象。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扬州人?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履行义务,学会学习”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习近平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1)国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扩大教育投入?
学会学习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1946年,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右图所示)。
(2)你从下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关于爱学习的规定: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选择上述规定中的一个方面,谈谈自己做的较好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半年的初中生活中,我们有诸多的收获,也会有一些迷惘和困惑。以下是两位七年级同学的生活片段,请走近他们的生活,一起分享、研讨。
片段一:小丽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可她总是与同学斤斤计较,常常因一些琐事与同学争吵;她还经常嘲笑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有时候她还故意给同学取侮辱性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乱喊。大家都不喜欢与她交往。
(1)结合材料谈谈大家不喜欢与小丽交往的主要原因。
片段二:小凯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我对李老师很有意见: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做作业时,我只是翻了一下同桌的作业本,也被他狠批了一顿。他太严了,对我一点都不宽容,我很苦恼。”
(2)为了消除小凯的苦恼,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小王同学在英语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的同学传来一张纸条,约他星期六去踢足球。小王随即将纸条还给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要专心听讲,踢球的事下课后再说。”不料被老师发现,老师批评小王上课传纸条并且讲话,小王感到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1)你有过被老师冤枉批评甚至责骂的经历吗?你怎样看待这种事情呢?
(2)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在学完第三单元《学会学习》后,组织了“有关学习方法的个案分析”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资料。
甲:某些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在课前作预习。
乙: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我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丙:学习习惯于按照“听课—做作业”的方式进行,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上课听讲,下课完 成老师的作业就算完成“任务”了。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甲、乙、丙的学习方法。
(2)可以采用的调查方式有哪些?(至少两种)
(3)调查研究结束后需要撰写调查报告,请你为调查报告拟一个题目。
(4)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