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做回做个外交官。先了解背景(地理、历史、现实、新闻等),然后投票。
 
地理:克里米亚共和国是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历史上,克里米亚15世纪由各族建国,此后一直是土耳其的仆从国。1783年被俄罗斯吞并。苏联成立后至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现实: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在克里米亚的260万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160万以上,乌克兰人60万,还有其他民族。
新闻:自从2013年底以来,乌克兰局势因克里米亚问题日益动荡,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
新闻:2014年3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乌克兰问题,并就乌克兰等国提交的一份题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
现场宣布的表决结果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00个国家投票反对“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俄罗斯、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票赞成“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印度、南非等58个国家弃权。
投票:假如你是中国外交官,请考虑本国的民族问题以及与美、欧、俄、乌等国关系问题,你将投出怎样的一票?(反对“克里米亚脱乌入俄”、 赞成“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还是弃权不表决)请说出你投票的理由。(只投票而不说理由得1分,投票且说出理由得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年陕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 (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 (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年山东东营卷)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年江苏盐城卷)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年江苏苏州卷)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年河南卷)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3)在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