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防止食物腐败的简单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新鲜的澄清的肉汤等量的放入如图甲乙两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的肉汤煮沸,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7天后观察到乙试管中的肉汤依然澄清,甲试管中的肉汤变质发臭,根据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乙玻璃管弯曲的目的是下列哪一项?
| A. | 防止空气进入 | B. | 防止微生物进入 | C. | 保持温度不变 | D. | 防止肉汤蒸发 |
(2)将甲乙两试管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3)将甲乙两试管必须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是为了什么?(4)根据7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5)写出一种保存熟食的方法..
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 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
某同学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后,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将三粒大豆种子用细绳系在玻璃棒上,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B、C三粒种子中,只有B种子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验证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还必须设计一个装置乙。若你手中只有一粒大豆种子,则种子应系在____________处(填“a”“b”或“c”)。乙装置起____________作用。
(3)甲图中C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a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同学们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吃十字花科植物(如小白菜)的叶片,而不吃空心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___.
制订计划:
(1)菜青虫的来源:①去白菜地里捕捉已经长大的菜青虫;②去白菜地里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刚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__________.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片?
(3)选择菜青虫的数量为__________(填“10条”或“1条”),理由是__________.
(4)如果你得出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
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猪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
| 实验编号 |
实验材料 |
环境温度 |
保存时间 |
现象 |
| 甲 |
鲜猪肉100 g |
5 ℃ |
一天 |
鲜猪肉不变质 |
| 乙 |
鲜猪肉100 |
28 ℃ |
一天 |
鲜猪肉变质 |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 _______。
(3)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 g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想一下:为何放在冰箱里鲜猪肉不易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或低温杀死微生物)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难做好的事情。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关变量的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可以确定实验的变量是 。
(2)在设计实验装置,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应该(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3)实施实验时,如果铺在铁盘里的沙土上有小石块,鼠妇可以钻到明亮部分的小石块下面避光。下列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明亮的一组
B.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黑暗的一组
C.把石块下的鼠妇弄出来继续实验
D.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
(4)从第2 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
| 环境 |
2 分 钟[ |
3 分 钟 |
4 分 钟 |
5 分 钟 |
6 分 钟 |
7 分 钟 |
8 分 钟 |
9 分 钟 |
10 分 钟 |
11 分 钟 |
| 明亮 |
||||||||||
| 黑暗 |
A.2分钟时的记录
B.6分钟时的记录
C.11分钟时的记录
D.平均值
(5)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主要排除哪些干扰,以确保单一变量原则下的实验观测?请说出其中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