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
|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
| A.推动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 | B.导致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 |
| C.成为冷战政策的理论开端 | D.实现英美两国的外交联合 |
“1945年,大部分欧洲人不再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到一种非个人的、其运行规则无法改变的经济系统的支配。他们能接受的看法是:经济能够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方式运行。……不仅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做计划,也对其中的特定环节做计划。”材料反映当时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被废除 | B.欧洲普遍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 C.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方兴未艾 | D.各国重视对国民经济有效调控 |
下表是某国20世纪前半叶的工业产值数据。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 年份 |
总计% |
分类 |
|
| 生产资料生产 |
消费资料生产 |
||
| 1913年 |
100 |
33.3 |
66.7 |
| 1928年 |
100 |
39.5 |
60.5 |
| 1937年 |
100 |
57.8 |
42. 2 |
| 1950年 |
100 |
68.8 |
31.2 |
| 1955年 |
100 |
70.6 |
29.4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苏联
下图是经济危机中一个绝望的美国家庭妇女,这幅照片曾被评为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世界的经典写照。其实质揭示了
| A.社会制度的崩溃 | B.经济体制的盲目 |
| C.民众心理的脆弱 | D.意识形态的对抗 |
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
| A.苏俄领导人赞成发展商品经济 | B.苏俄社会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 |
| 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指导性战略 | D.坚持主张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