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城市。郭,外城。负,背倚。②稔(rěn):庄稼成熟。③力未逮:无力实现,力不从心。④为西帅:指宋神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一事。⑤参大政:指范仲淹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一事。⑥殁:去世。敛:收敛尸体。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 )
A.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子无以为丧 |
B.①不以物喜②以养济群族之人 |
C.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尝有志于是矣 |
D.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
从甲乙两篇选文可读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史书。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卿言多务,孰若孤 ( )
及鲁肃过寻阳 ( ) 从“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是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性;而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又现身说法,以“”一句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请将“但涉猎,见往事耳”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甲乙两文有关论战的文字,各自表明了曹刿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
曹刿:
墨子:甲乙两文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猫说(8分)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①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②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③?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注释】①尚:超过,高过。 ②维:文言助词,可不译。③如……何:把……怎么样?④圮:塌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 ()
(2)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3)不如名曰‘云猫’。()
(4)维墙虽固()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读完这篇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陈涉世家》)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吴广素爱人()
(2)广故数言欲亡()
(3)尉果笞广()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 |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D.且壮士不死即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