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天,小青同学不小心将墨水弄到了小昆同学的新衣服上,小青连忙道歉,小昆笑笑说: “没关系”。这件事情发生后,两个原本兴趣爱好不一样,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经常存在分歧的人,慢慢地成了好朋友。
(1)如果小昆拒绝接受小青的道歉,可能带来的结果?
(2)这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说说做这样的人的积极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践探究题,共10分
材料一: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材料二: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试探究我国如何才能实施好“一带一路”战略?
(2)传承丝绸之路友谊,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做

材料一:河南省政府发布了《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为畅通郑州,一大拔道路工程将集中开工:内外兼通、客货并举——发展“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规划》中称,我省将按照“四面八方”的布局要求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四面”就是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八方”就是西南方向经重庆至成都和昆明,东南方向经合肥至南昌和福州,东北方向经济南至青岛和烟台,西北方向经太原至银川。
材料二:2014年12月28日,首班郑开城际铁路从郑州东站驶出,标志着河南省首条城际铁路正式开门迎客。郑开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首班车除了众多市民试乘外,也吸引了省委书记郭庚茂和省长谢伏瞻到来。车行至贾鲁河站时,省委书记郭庚茂望着窗外,感慨道:风景这边独好。他说这趟列车就像观光列车一样,窗外就是一座现代化都市,郑汴一体,沿途处处是景。
某校举行“心系河南发展,我为河南添彩”的主题探究性学习,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来(1)打造河南交通,促进河南发展。谈谈你对河南交通发展的认识。
(2)带着文明出行,彰显个人素质。请问在乘车出行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3)运行的列车,流动的风景,请你在列车上设计一则广告语宣传河南。

材料一:2015年1月II日,阿里“天天正能量”项目组传来消息,截至2014年底,河南共有61住正能量人物荣获“天天正能量”奖励,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人有:《君子还钱十五年不晚》的主人公陈武现,心怀感恩对植物人母亲尽心照顾、不离不弃的19岁女大学生底慧敏,破冰救人的八旬爷爷田发祥等。
材料二:今年两会期间,省委书记郭庚茂等一行与在京的河南务工创业人员面对面,谈工作、话家常。郭庚茂说:“河南人原来不被外地人认可,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是河南人)。现在可以说是,我们有底气说‘我是河南人’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有底气说“我是河南人”了?
(2)为传递河南正能量,让河南人更有底气,你有哪些打算?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一书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与讲话中精。用典,“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形成的文字博古通令、底蕴深厚,比如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要求领导干部敬民爱民;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警示领导干部要微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求领导干部博采知识精华。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请列举两例经典名句,并说说其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不得与材料和示例重复)
示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育我要勤奋学习,博彩知识精华。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请谈谈你的主张。

关注雾霾,分析说明。
材料一:近年来秋冬“雾锁连城”已然常态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四大“雾霾带”经常遭受雾霾困扰,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
材料二:2014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扣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材料三:英国“治霾高招”。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减少了蟆炭用量?到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2003年伦敦更开征了“拥堵费”,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全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的发布将会为改善材料一中的现状发挥什么作用?
(3)英国的“治霾高招”可以给我国的“治霾”工作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