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陈独秀著文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说不包括
A.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 |
B.完全忽视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
C.是其宣传民主科学的依据之一 |
D.推动探索活动进入学习观念阶段 |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办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
A.介绍“君民共治”的思想 | B.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
C.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 D.提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史实在更加明显的界标影响下出现的是
A.使苦难深重的广大农民阶级陷入了更为困苦的深渊 |
B.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
C.李鸿章认为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就应创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
D.慈禧下诏变法,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实行新政 |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 B.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
C.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