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的德国总理阿登纳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这表明( )
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 | 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 |
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 | 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同盟 |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C.台儿庄战役 | D.平型关战役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收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吧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C.工业化带东农业经济转型 |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获得自由新生;要是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的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 B.葛底斯堡战役 | C.瓦尔密战役 | D.萨拉托加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