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15分)
(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远近则抚而和
B.仿佛有光为佣耕
C.时无酒,亦雅咏不辍今闻无罪
D.乡邻之所贵士卒多用者

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 B.春和明四时之不同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二者之为神情

[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甲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乙文第一段衍生出一个现在常常使用的成语是:
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未尝识书具()(2)父焉()
(3)自是有名()(4)每日出()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叩⑥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⑦此,酷类其声耳。”
【注】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 不能名其一处 名: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走:
③款扉扣之 叩: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敢哗/有乔山人善弹琴 B.一再之/今客
C.弹絮为业 /从草为林 D.酷类声耳/稍稍宾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为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甲乙两段选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不属于侧面描写的选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阅读《王冕读书》,回答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 。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 ②陇上:田边的高地。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暮乃其牛: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夜 坐 佛 膝 上 执 策 映 长 明 灯 读 之 琅 琅 达 旦。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作者是怎样叙述王冕痴迷于读书的?请将原句抄写在下面。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口 技(节选)王安石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中力拉崩倒之声屋许许声
③群响毕 ④不能其一处
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撤屏视

A.不能称前时 B.大兄何见事晚乎
C.中间力拉崩倒 D.余闻也久

结尾用五个“一”列举道具,有何作用?你身边还有口技一样的民间技艺或健康的民风民俗吗?请你列举一例。(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