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成长记录。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顽皮的( )( )伸了个懒腰,( )( )个哈欠,伸出绿色的( )( ),揉揉( )( ),懒懒地探出( )( )向( )( )瞧了瞧。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可多啦,把它们找出来,并画上“_______”。
(3)下面括号里该填哪个动词呢?动动脑筋,相信你一定能行!
( )电脑 ( )虫子 ( )课文
( )花灯 ( )书包 ( )尾巴
阅读欢乐岛。
鸟妈妈见我走了,就落在鞋子旁边,一边叫,一边亲吻着它的雏鸟。
过了一会儿,鸟妈妈飞走了。不大的工夫,又飞回来了。鸟妈妈嘴里叼着食物,喂它的鸟宝宝。小鸟张开大嘴,贪婪地吃着。喂饱了小鸟,鸟妈妈也钻进了鞋子。它们依偎在一起,呢呢喃喃地叫着。
1.当鸟妈妈见“我”走了的时候,哪些词语表现了鸟妈妈对小鸟的爱?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2.上面短文表现了鸟妈妈对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之情。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大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鹬,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真是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一个多么欢乐的鸟的世界啊!
1.用横线画出句中的成语。
2.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写出鸟的颜色多、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构段方式。
4.你喜欢鸟岛吗?对鸟岛说一句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我要启程了
我要启程了。昨天黄昏时我告诉您,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您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闪过一丝黯淡?今天早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您看,您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大雁。
我要启程了。小木屋里昏黄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您坐在我的床头,想起我小时守护我的那只摇篮。您一定是想起了那些雨横风狂的夜晚,您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地依偎在您的身边……一定是想起了您曾对他付出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您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您没能飞完的路,又要有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起了这一切,因为您哭了。
我要启程了。是怕打湿了我的双翼吗?您转过身,悄悄擦去泪水,又最后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放心吧!妈妈。无论我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一定能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我要启程了。再见,妈妈。
再见了,我的巢……
1.“我要启程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启程了。”“您却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一定能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____________。两只嘲鸫仍____________地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____________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作为____________。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____________:“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给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个“不”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小松鼠看错了
达尔文是英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每天工作后,喜欢到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这样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科学研究,还要认真观察生物,思考一些问题。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地观察起来。他一动也不动地在树下看啊,想啊,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一个树桩。小松鼠在他肩头上左看看,右看看,还挺得意。树上的松鼠妈妈可急坏了,它叽叽直叫,好像在警告小松鼠:“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树桩,是一个人啊!”
松鼠妈妈其实不用担心,达尔文十分喜爱小动物,他是不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的。
1.改写句子。
(1)小松鼠爬到达尔文的肩上去了,这怎能不急坏松鼠妈妈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尔文十分喜爱小动物,他是不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
A.告诉我们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B.告诉我们达尔文喜爱小动物,从不伤害它们 |
C.达尔文时刻不忘记科学研究,即使在散步时,也要认真观察、专心思考 |
D.告诉我们达尔文从小喜欢观察生物,工作后又喜欢到树林里散步 |
阅读欢乐岛。(一)课内阅读。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_______着小麻雀,想_______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_______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_______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感叹句。
3.本文表现了老麻雀的什么精神?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在我国北方原始森林深处的疙瘩山上,有一座平平常常的小木屋。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的原始森林,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常年住在这里。
小木屋坐落在半山腰上。冬天,这里风雪交加,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
天气一转暖,森林里到处飞着牛虻、蚊子和小咬,一群又一群,挥之不去。
战士们克服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但是,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林海,隔绝了小木屋和外面的世界。战士们必须接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单调和寂寞。
小木屋没有电,也就没有电视机,战士们带来的书籍也十分有限。
在这样平静寂寞的日子中,“信”就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家书抵万金”啊!只要不当班,他们就拼命写信,给战友写、给父母写、给朋友写。写完,还要在信封背后重重地写上“见信速回”的字样。
有一回,中队指导员去小木屋看望值勤的战士,顺便给他们捎去各自的来信,其中还有一封署名“几个少先队员”的信。半路上,他发现身上的汗把口袋里的信浸湿了。指导员懂得这些信对战士多么重要,他不敢把信揣在口袋里了,而是用手捏着边走边吹。当他走到小木屋时,信被他吹干了。信封上留下了他的指印,也印着指导员对士兵的爱心。
三个战士谁也舍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最后,信纸折叠处都烂了,才被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
哦,所有热爱大森林的朋友,请拿起你的笔,给守卫森林的战士写信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单调——( )困难——( )
2.疙瘩山的生活环境恶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横线画出来。
3.“家书抵万金”这一诗句出自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这三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
1.给文中“□”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潭印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