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 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当时割让的香港岛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 2分)
(2)、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分)
(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战略或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汉)坐而论道图2(宋)站议时政图3(清)跪受笔录
材料二: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2)、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丞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帝威胁最大,丞相制是被谁废除的?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是哪三省?
(4)、元朝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首创了什么制度?
(5)、内阁的设置和军机处“跪受笔录”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创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毛泽东。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材料三中“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历史上哪件事?
(4)、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番,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益于吐蕃的事?(至少两点,2分)
(5)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中央电视台第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这是央视强力打造的一部文化类专题片,拍摄时间长达一年,撷取中国最有科举辉煌历史的安徽休宁、四川阆中、上海嘉定、江苏南京四地作为主拍摄地,全方位展示地方人文与历史,凸显教育对民生的提升与改良。《千年科举探幽》带人们进入历史的时空,回眸千年科举历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利弊。请你结合此题片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结合史实说一说科举制的利与弊。
(2)你认为科举制度对我国现代教育有哪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