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世宗完颜雍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认为:“止限资级,安能得人。”在改革吏治的同时,金世宗在官制、法制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金世宗一朝,科举制从人数到考试科目,到中举的质量。都有了发展和提高。
金世宗尤其注意培养女真贵族子弟,他派人把《论语》《孟子》《老子》等,都译成女真文字,供女真贵族子弟学习。
金世宗还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改革。1164年,金世宗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金、宋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他颁发了免奴为良的诏令,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进一步开弛禁地,实行增产者奖、减产者罚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
金世宗曾对秘书监移剌子敬等说:“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唯孝文(汉文帝)务为纯俭。朕于宫室唯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
——《中国历代名君(下)》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8分)
(2)简要分析金世宗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1869—1894 |
1894—1908 |
1908—1920 |
1920—1936 |
|
国内生产商品 |
0.97 |
3.51 |
11.37 |
3.81 |
进口洋货净值 |
3.59 |
6.53 |
5.65 |
1.72 |
合计 |
1.25 |
4.02 |
10.46 |
3.60 |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二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
(2)请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1)材料一中反映的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条约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危害。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维护主权的哪一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与材料一的关系。
材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3)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6分)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6分)
(3)材料三体现元朝制度创新对当时中央集权国家的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