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 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材料解析题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丘吉尔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恩格斯
(1)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哪一观念给予了深刻批判?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潮?
(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请举出两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国崛起的作用。
(4)材料四中“这个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个理论”指导的运动两例
(5)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改错题:写出题中错误的表述,并加以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时,小张同学做了笔记。由于粗心,出现了几处错误,请聪明的你从下面的笔记中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三。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政治体制也发生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1990年底,苏联解体。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上决定的内容?
(2)材料二是哪部条约的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哪个国家受到伤害?(1分)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大国是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的?
(5)结合材料和上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争经费2084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了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
材料三: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
材料四:斯大林说“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二战达到最大化是什么事件?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语言”的国家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标志是什么?举一实例?
(4)材料五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
(5)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奥巴马在演说词中提到了一位106岁的美国妇女公民,她是安·尼克松·库伯。她出生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后,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当绝望和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的目的感战胜了恐惧。当珍珠港爆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
(1)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模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女公民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3)请说出材料二中“新政”的中心措施?
(4)“新经济政策”和“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