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认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去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______”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羡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喜交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级获得了“道德风尚奖”,为什么呢?校长说:“在大多数同学为自己班级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而欢呼雀跃时,只有这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由此,我还想到这样一个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地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了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难道他们不应该赢得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吗?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不少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欢喜,却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却能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友谊——( )热烈——( )矫正——( )
2.选词填空。
热烈猛烈强烈剧烈
(1)饭后不宜进行( )运动。
(2)上海人民( )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3)早晨,我推开窗户,( )的阳光射得我眼睛发黑。
(4)风( )地刮着,仿佛要摧毁一切。
3.用直线画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填空。
(1)“为别人喝彩”是值得推崇的,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了两个“为别人喝彩”的事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是否应该为别人喝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八名选手都蹲在了起跑线上,突然第八道的选手向裁判示意姿势不舒服,第一次起跑被中止,顺势而出的刘翔稳稳地走回,脸上不起一丝波澜。
第二次起跑仍然没有成功,第六道的美国选手特拉梅尔抢跑了。如果再有人抢跑将被罚下,气氛变得越发紧张起来。重新回到起点的刘翔深吸一口气,跳了两跳,但是望向终点的目光依然那么坚定。和每次起跑一样,刘翔仍然是最后一个蹲下身子,显得十分沉稳。
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闪电,起跑非常有力,他冲在了最前面,这一次他倾尽了全力,从第一栏起就一直领先。没有人能追得上他的bù fá(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yáo yáo lǐng xiān( )。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场上的人们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雅典奥运会大幕已谢,但刘翔红色旋风般冲线夺金的那一刹那,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1.选择加线字的正确含义,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倾”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歪,斜;②反转或歪斜器物,倒出里面的东西;③用尽;④压倒。
(1)倾尽全力( ) (2)倾盆大雨( )
(3)倾倒( ) (4)倾斜( )
2.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
3.在最后两节中找出一对表示时间极短的近义词。
( )——( )
4.“气氛变得越发紧张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场上的人们惊呆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过了几天,和我一起来的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biàn pián)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就算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大毛说:“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我把这事说给我娘听,娘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听了娘的话,没有理会大毛。
那年我挣(zhēng zhèng)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张叔说:“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他告诉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chā chāi)错。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踏实——( )顺畅——(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句中“我的心开始动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线句子,具体说说娘说的这句话隐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cuī cù( )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性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yàn fán(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zī wèi( )。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还有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动神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冰心童年时,对《三国演义》有__________________;对《水浒传》_________;对《红楼梦》_________;觉得《西游记》是_________;《封神榜》是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从短文中可知童年冰心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你的读书兴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