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各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续古今传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
B.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
C.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喜欢安静。他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营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 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
B.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有人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 盗衣人着想;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全给弟弟;有人要给他金子买官,他坚辞不收。 |
C.李君虚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他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 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赞扬。 |
D.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文言文阅读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①,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②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②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毁中书令石显 毁:抨击 |
B.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非:不是 |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独:难道 |
D.章小女年可十二 可:大约 |
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①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②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③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④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⑤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⑥召见,言凤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⑦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 B.①③⑥ | C.④⑤⑦ | D.③④⑥ |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时他才被王凤举荐重新录用。 |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患疾病,和妻子诀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
(2)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昔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椽,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诏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拔之,强奔董宪奔:投奔。 |
B.数寇边民,帝患之寇:敌寇。 |
C.遂共杀由诣郭凉诣:归附。 |
D.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辟:征召。 |
下列语句分编四组,能表现杜茂“成功指挥战事”的一组是
①北击五校于真定②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③进攻西防,数月拔之
④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⑤击沛郡,拔芒⑥击彭宠有功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茂归附刘秀帐下,屡有战功,颇受器重,当初在河北归附刘秀,之后经常跟随刘秀征伐,刘秀登位后,授予他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乐乡侯。 |
B.杜茂还善于联合其他将领共同御敌,曾和中郎将王梁攻打五校贼人于魏郡、清河、东郡,全部攻克各处军营堡垒,使三郡安泰平静,道路畅通。 |
C.卢芳居边,外联匈奴,长期抗拒刘秀,当时卢芳占据高柳,边区百姓深受其苦,皇上也为之非常担忧,杜茂积蓄力量,奋力反击,一举解除此患。 |
D.贾丹、霍匡、解胜等见机行事,保全自己,终为东汉立下大功,他们都是雁门人,被尹由裹挟而做了敌营将领,后来归顺东汉,汉朝边事出现重大转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对下列句子中加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期旦日日出会期:约定 |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引:拉出 |
C.使人让梁王让:知会 |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掩![]()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遣患
A.②④⑥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
B.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
C.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2)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拨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开成元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就加检校司空。六年,复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②,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③,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山曾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山曾惧,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选自《旧唐书·卢钧传》,有删节)
注:①槥椟:小棺材。②揆路:宰相之位。③端揆:指尚书左仆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靡:没有 |
B.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表:南面 |
C.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俾:佣人 |
D.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罪:谴责 |
以下句子中,直接表明卢钧“性仁恕”或“为政廉洁”的一组是
①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②作法兴利以致富
③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
⑤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⑥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③⑤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进士及第后又应试“书判拨萃”科,先历任补校书郎、诸侯幕府僚佐、左补阙等,后因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而出名。 |
B.卢钧担任过几个道的节度使,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政绩尤为突出,他为政廉洁,关心民众,受到了当地![]() |
C.卢钧满怀希望应诏入朝,结果被授为尚书左仆射,很是灰心,后受宰相令狐山曾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
D.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深得皇帝的赏识并重用为宰相,加之他为人仁慈,为政廉洁,当时被视为长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2)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以表群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