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Na2S2O3·5H2O俗称“海波”,常用于脱氧剂、定影剂和还原剂,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不溶于乙醇,在20°C和70°C时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 Na2S2O3·5H2O于40~45°C熔化,48°C分解。已知Na2S2O3的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下面是Na2S2O3·5H2O的实验室制备及相关性质实验。
制备海波的反应原理:Na2SO3+SNa2S2O3
制备海波的流程:

(1)实验开始时用1mL乙醇润湿硫粉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有利于亚硫酸钠与硫黄的充分接触
B.防止亚硫酸钠溶解
C.控制溶液的pH
D.提高产品的纯度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滤液不采用直接蒸发结晶的可能原因是                                   
(4)抽滤过程中需要洗涤产品晶体,下列液体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水      D.滤液
(5)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请将以下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BaCl2溶液、蒸馏水中选择)。
①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若沉淀未完全溶解,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流程制得的Na2S2O3·5H2O粗产品可通过           方法提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该校学生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生的操作正确与否?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 _________ 证明乙酸为弱酸
(4)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选用适当的仪器和用品,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乙酸为弱酸 _______ __
(5)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
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CH3COONa溶液 d.﹣ONa溶液
的pH,其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_________ (填溶液编号)

在生产生活中,金属腐蚀所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金属腐蚀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三个洁净干燥的试管中各加一个洁净无锈的铁钉,再在其中两个试管中加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它操作请仔细观察图1:_________ 号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由此可见,铁制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

(2)如图2所示,铁处于A、B、C三种不同的环境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
(3)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为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
①钢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
②请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请根据不同的原理,提出防止钢铁腐蚀的两条合理措施:_________ _________

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淀粉KI溶液中。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橡胶塞均为双孔)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H接____、___接___、___接___。
(2)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 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2.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3.将一小块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4.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5.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
仪器:①,②,③,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酒精灯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1


2


3


4


5


(3)若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相对强弱来验证Mg、Al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请你设计实验(实验用品自选,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写出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尾气(Cl2)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OH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_。
② 要证明假设1是否成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