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吊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
课外阅读。(11分)
①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②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zào),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③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luó)筐,能制成扁担、竹杠(ɡànɡ)、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wū)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fǔ)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⑴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A.竹笋 B.竹子 C.竹子的作用
⑵照例写句。
例如:竹子是怎么样成长的呢?他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分别在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⑷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⑸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因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uo hé)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优)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g)谁怎么呼(换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资)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zhǐ zhí)。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短文选自的《》,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
⑵用“\”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⑶找出一个描写猫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词写在括号里。()
⑷用“”画出写猫很乖的句子。
⑸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古怪();暖和()
⑹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猫十分尽职?摘抄有关句子。
⑺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⑻短文从 、、三个方面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读一读,做一做(9分)
造浴室
夏天,小熊猫、小猴子、小鸭子和小山羊在玩球,出了好多汗,他们想洗个澡.
小猴子上山去找泉水.小熊猫到竹林去砍竹子.小鸭子到湖里去采莲蓬.小山羊到树林里背回来一捆树枝。大家动手引来泉水,搭起一个棚子,做好淋浴喷头。小小的浴室造好啦!小动物们心里多么快乐呀!
⑴“莲”()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⑵短文有()个自然段。
⑶浴室是由()、()、()和()一起造好的。
⑷小动物们高兴的原因是()
A.可以洗澡
B.可以在自己动手造的浴室里洗澡。
阅读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疾病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侯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侯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疾病的病原、病理和用药的方法。
三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练了三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华佗一看,内室里到处是书籍、挂图,高兴极了。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候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⑴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颗星)
“手”的意思有:
| A.拿着; | B.技能、本领; | C.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 D.量词;E.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
①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
②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颗星)
如饥似渴:
⑶给短文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2颗星)
⑷华佗为什么要学医?请用“”画出有关语句。(2颗星)
⑸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师傅让华佗侍侯病人的目的是什么?(2颗星)
⑹结合华佗的事例,请简单地写一写你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3颗星)
课外阅读。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⑴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愉();狼吞虎咽();意味悠长()
⑵“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
⑶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