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亦人谋也    (               )     (2)名微而众寡  (             )
(3) 食壶浆 (               )         (4)利南海    (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用原文内容填空
选文中诸葛亮提出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根据这一方针,他先论述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接着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后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给划线字注音。
()自其足()吾忘持()江()
契其舟()

附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庶事:平常的故事。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在本文可译为“启发、影响”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于宫中养饲()(2)公乃罪()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不辩牛马/数月之后,时时而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子曰:“苛政猛虎也。”
C.秋水至,百川灌河/谨食之,而献焉
D.始吾信/小惠未遍,民从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读了全文,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文后题目。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
(1)、山北之塞 ( ) (2)、甚矣,汝之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语言简洁,但也生动。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便还家( )②无论魏晋( )③寻所志( )
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