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转转不已 ⑵但知其一
⑶其创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石之半定非我所见之理 | B.如其言一盗拽其妻起 |
C.果得于数里外不得其所以然 | D.而又戕其耳人不知而不愠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 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文段。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下列哪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又安敢毒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D.故为之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下列哪一项加点词的词性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B.置人所罾鱼腹中 |
C.名之者谁 | D.殚其地之出 |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结合文章举出一例。
文中写到“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从中看出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什么,联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多收了三五斗》)
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若嗣子可辅()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翻译: 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是()(只需填序号)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了解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 |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清正闻闻: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③固辞焉 固:④文诩遽遣之遣:.翻译句子。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